丹参是一味常用中药,别名红根、紫丹参、血参根等,这是因其药用的根部呈紫红色之故。“丹参”,始载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作用,适用于血淤、血热、血淤兼热或血热兼淤所致的各种病证,尤为妇科、内科及外伤科证属血淤兼热者所常用。《名医别录》又增“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中写到:“苦,微寒”。根据丹参化学成分的性质,主要分为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两大类。最早认识的丹参脂溶性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抗菌作用(早在晋葛宏的《肘后方》和南北朝时期的《刘涓子*遗方》中即有记载)。主要是针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用于疮疡痈肿,治妇人乳肿痛。实验证明,丹参酮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而且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方面均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
一、有效成分
二、药代动力学
丹参酮胶囊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迅速分布至全身。其中肝、脑、肺及心的药物浓度最高,血浆、肾、脾依次递减,药物在肝脏中代谢为丹参酮ⅡA和其他代谢产物,原药部分由粪便排出,少量由尿中排泄,代谢产物同样存在抗菌作用。
三、药理作用
丹参酮胶囊:用于痤疮,扁桃腺炎,外耳道炎症,疖、痈、外伤感染,烧伤感染,乳腺炎,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等,临床疗效显著。
(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