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8日-11日,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心血管大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9月10日,在本次大会期间,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举办了“丹参多酚酸盐SISTEMI临床研究启动”新闻发布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陈凯先院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沈雳教授、绿谷董事长吕松涛先生和十多家专业媒体及大众媒体全程参与了此次新闻发布会的直播和现场报道。
葛均波在致辞中表示中药及天然植物药的研发在中国具有明显的资源及理论优势,但是真正让世界认识和接受,以及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最主要的还是要接受临床疗效的评价,提升临床证据级别,其中关键的环节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因此,设计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案,进行严格细致的研究管理至关重要。希望SISTEMI临床研究项目能够在十三五总结时候交出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救治提出证据,为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尽一份力量。
陈凯先院士介绍到,丹参多酚酸盐是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历时13年研发的创新天然药物,是从传统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最有效的活性成分,上市十年,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丹参多酚酸盐的研制成功,既是上海药物研究所开展新药研究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也是我国近年来中药现代化取得的一项可喜的重要成果。丹参多酚酸盐为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大大促进了中药和天然药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形成宏大的现代中药产业,推动现代中药走向世界,必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沈雳教授对该项目进行介绍,他指出: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过去30年间,我国STEMI患者的救治技术不断更新,从保守治疗到溶栓治疗,再发展到PCI治疗。目前心外膜下大血管的再灌注治疗和优化的药物治疗,STEMI患者的预后已经获得极大改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冠脉造影达血流通畅的患者中仍有超30%的患者发生心肌微循环障碍,心肌细胞水平灌注并未完全恢复,患者仍然有反复心肌缺血的发生,在多种病理生理机制的作用下,出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心室重构、心衰,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改善心肌微循环对于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丹参多酚酸盐是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由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领衔上海药物研究所团队历时13年研发而成,是从传统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精制提取而成的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盐类化合物,成分明确,结构清晰。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年荣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其中自年至今的10年中,丹参多酚酸盐是唯一一个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中药注射剂。年-年开展的I-III期临床试验,证实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自年上市以来,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安全性更是经过了例IV期临床研究和3万例真实世界研究的验证,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少。年,丹参多酚酸盐得到行业专家的一致推荐,进入了《中西医结合I期心脏康复专家共识》和《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丹参多酚酸盐的基础研究表明能够通过抗炎症、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钙通道、保护内皮等多种机制和途径发挥保护心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多个小样本单中心的临床观察也发现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改善STEMI患者的心肌微循环,从而改善预后。但这些结果需要大规模、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验证。
鉴于丹参多酚酸盐的药理学机制特性和临床应用成果,由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倡议发起、上海市科委立项资助、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作为课题总负责,共同发起了“丹参多酚酸盐SISTEMI临床研究”。该研究拟采用开放性、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严格设计,评价STEMI患者围PCI期静脉内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全国将有20余家研究中心共同参与,预计12个月左右完成全部病例入组和观察。预期该研究将为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改善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方法,将使更多的患者获益。对于丹参多酚酸盐这个药物来说,研究结果有可能改变药物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
吕松涛董事长表示,现今面对日新月异的医疗环境和循证医学的挑战,我们需要对丹参多酚酸盐进行不断深入的挖掘探讨,需要像葛院士这样的专家牵头主持严谨设计、规范执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它的临床价值,发现新的作用机理,让丹参多酚酸盐这个创新天然药物未来走的更远。
今天恰逢9月10日教师节,会议的最后绿谷向葛均波院士表示节日的祝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