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3亿左右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新增高血压病例达万。中国是卒中高发地区,近年来中国人群中的高血压发病率在24%~27%之间,高血压患者的卒中/心梗发病比例为5:1,因此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卒中。
芹菜根克,将芹菜根洗净榨汁,每次毫升左右,每日服2?3次。
菊花克,加水浸泡过夜,次日煎2次,每次煎半小时,浓缩至毫升,分2~3次口服。亦可用菊花泡茶频饮,或服用菊花制品,如冲剂类等。
?甘肃省名中医、医院中医首席专家王世彪主任医师点评:菊花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降血压的功效。此方可缓解心绞痛,降低血压和降低血胆固醇。《神农本草经》中把菊花列为上品,其性味甘苦而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菊花中含有挥发性精油,故具芬香,也含胆碱、维生素A、维生素B、氨基酸,还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并降低血压。而且本方久服还有使人肢体轻松,耳聪目明,提神醒脑效果。
苦丁茶5克。用开水泡茶饮,每天服用适量。
小蓟草30~60克。水煎半小时,代茶饮用,日1剂。
吴茱萸30克,研成末,用时去药末5克,以食醋,调成糊状,于临睡前敷于两足的涌泉穴上,以纱布包裹固定。次晨取下。
钩藤30克,加毫升水同煎,煎煮10分钟为1天量,分早晚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
鲜鸡蛋1枚,8度米醋毫升。将鲜鸡蛋1枚浸泡于8度米醋毫升中,36~48小时待蛋壳软化后,戳破蛋膜,将流出的液体搅匀,此为1周的用量,每日清晨空腹将2匙醋蛋液和2匙蜂蜜4匙温开水搅匀,服下。
治高血压方
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川芎12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夏枯草30克,地骨皮15克,玉米须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中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菊花疏风明目;地龙平肝熄风;川牛膝活血祛瘀;夏枯草清肝散风;地骨皮清泄肝热;玉米须平肝泄热;川芎配菊花、夏枯草、玉米须、地骨皮,则清肝祛风之力更强;牛膝引火下行;加地龙则祛风之力更著。
因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脉眩实等证。
多年使用,疗效颇著。
20.8柔肝熄风方
潘兰坪,《新编经验方》
生地、熟地、天冬各9克,玉竹15克,黑芝麻12克,钩藤9克,白菊花6克,鲜莲叶20克,羚羊角0.5克,苦丁茶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熄风、滋阴益血。
本方用菊花、羚羊角、钩藤、苦丁茶清肝热、熄肝风;地*、天冬、玉竹、芝麻滋肝益肾,“此养肝体,佐以清肝用法,阴虚火浮之头痛最
宜,即偏正头痛风可治。叶案所谓育阴和元阳、柔润内风者此也”。
阴虚火浮之头痛、偏正头风。可用于阴虚阳亢、血压上升引起的头痛。
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潘兰坪,《新编经验方》
生地、熟地、天冬各9克,玉竹15克,黑芝麻12克,钩藤9克,白菊花6克,鲜莲叶20克,羚羊角0.5克,苦丁茶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熄风、滋阴益血。
本方用菊花、羚羊角、钩藤、苦丁茶清肝热、熄肝风;地*、天冬、玉竹、芝麻滋肝益肾,“此养肝体,佐以清肝用法,阴虚火浮之头痛最
宜,即偏正头痛风可治。叶案所谓育阴和元阳、柔润内风者此也”。
阴虚火浮之头痛、偏正头风。可用于阴虚阳亢、血压上升引起的头痛。
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熄风汤
吴颂康,《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地龙12克,槐米20克,川芎、僵蚕各10克,白蒺藜2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平肝、潜阳、熄风。
方中地龙通络、镇痉、降压;槐米清热凉血、解痉降压;川芎活血行气、散风降压;僵蚕止痉熄风;白蒺藜平肝疏肝降压。合而为方,加减化裁,对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均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肝阳上亢,可用于高血压病。
在用熄风汤时,常加青葙子30克,昆布20克,对降压有明显的效果。肝肾阴虚,风火相煽,加山栀、丹皮、钩藤、*芩、茜草根各9克;气阴亏虚,筋脉失养,加*芪12克,丹皮9克,防风6克,桑枝12克,二至丸;痰湿至络,熄风汤合*连温胆汤;阴虚凡有胸痹症者,可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妇人冲任失调,引起高血压,可合二仙汤。
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柔肝熄风汤
赵金锋,《中国中医药报》年
枸杞子、杭菊花、夏柘草各12克,桑寄生15克,刺蒺藜、何首乌各12克,全当归9克,赤芍、白芍、大元参、怀牛膝各12克,净钩藤、广地龙各9克,珍珠母24克。
方中珍珠母一味,煎药时用炒布包好,先煎15分钟;再钩藤一味,煎药时要后下,即头煎不下,二煎再下,两煎药汁兑在一起,约毫升左右,分两次早、晚饭后一小时温服。每日1剂。
柔肝熄风、清热、降压、解痉。
眩晕一证(含高血压),中医认为无虚不晕、无风不晕、无热不晕、无痰不晕,本方所治之眩晕,是属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化热生风的高血压及中风先兆症。方中枸杞子、桑寄生、当归、白芍、制首乌滋补肝肾之阴,起滋水涵木作用。菊花、钩藤、赤芍、夏枯草、元参具有凉血、平肝清热、熄风解痉的功效;怀牛膝壮腰膝,并能引气血及浮越之火下行;珍珠母平肝滋阳,安神定惊;刺蒺藜,地龙具有降压作用。共同组成方剂,则具有柔肝熄风、清热、降血压、解痉的作用。
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所致之眩晕(高血压、中风先兆),口干舌燥、腰膝无力、头重脚轻之证。
语涩加寸菖蒲;有痰或舌苔微*而腻,加鲜竹沥50毫升,先入药液中,分2次服下;大便干,加炒决明子15克,也可泡开水当茶饮。
临床屡用,效果良好。
本方的特点是,补而不腻,清而不寒,行中有补,潜中有安,临床实践证明,对上述类型的眩晕(高血压、中风先兆),效果良好。临床验之,果如斯言。
加减天麻钩藤饮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天麻9克,钩藤15克,珍珠母(先下)30克,菊花、龙胆草各9克,赤芍15克,川续断9克,夏枯草、青葙子各15克,苦丁茶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平肝潜阳。
肝阳上亢,为有余之证,方用天麻、钩藤、菊花、夏枯草、龙胆草、苦丁茶、青葙子平肝熄风;珍珠母镇肝定风治眩晕;川断补肾,引气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之功。方切病机,效果颇佳。
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
临床屡用,效果良好。
本方为印老“抓主症”之方,经常用之于临床,凡高血压见有头热足冷、头重脚轻、面赤心烦者,类多用此,效果良好。在高血压病中,此型最为多见。
降压延寿汤
吕志杰,《新中医》(11)年
制首乌、生地、熟地、白芍、枸杞子、菟丝子、杜仲、桑叶、菊花、钩藤、石决明、怀牛膝、丹参、丹皮、茯苓、泽泻(一般用10~15克,可重用15~30克,滋补药用量应较大,其他药视病情而定,以中病为宜)。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滋阴平肝。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治以滋阴、平肝,视病情而有侧重,再随证加减,以定方中用药之君臣佐使为治。
高血压病。
治疗87例,结果显效53例,有效25例,无效9例。
本方是在田乃庚教授指导下,拟定的治疗常规用药——延寿降压汤,运用于临床,并随证加减,疗效满意。
逍遥降压汤
张文高,《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丹皮、栀子、*芩、菊花(或野菊花)各12~15克,柴胡15克,白芍30克,茯苓、钩藤、夏枯草各15克,当归9~12克,薄荷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肝解郁,平肝降压。
因高血压之肝郁化火者,多无脾虚之候,故方用*芩、菊花、钩藤、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泄火之力,以求尽速缓解症状,降低血压;柴胡用中等量,取其疏解之功效;白芍用量大于柴胡,取其柔肝益阴,既监制柴胡辛散升发之性,又有预防火盛伤阴之意。合而用之,共奏清肝解郁,平肝降压之功。
高血压病。
肝气郁滞者酌加香附、郁金或甘松;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或夜交藤;心悸明显者加柏子仁或莲子心;头痛项强者加川芎、葛根;若有伤阳之象,证见两目干涩、口干咽燥,加玄参、知母;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牛膝;浮肿者,加泽泻;肝阳上亢者酌加代赭石,或生龙骨、生牡蛎。
治疗33例,多为起病6年以内的早期高血压患者,总有效率为78.79%。
三草汤
刘渡舟,《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夏枯草12克,龙胆草6克,益母草9克,芍药9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热、平肝、降压。
方用夏枯草清肝散结;龙胆草清泄肝经之火;益母草为厥阴血分之圣药,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经;重用芍药,和营敛阴,缓急解痉;以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清热,平肝,降压之功。故用之效佳。
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
治疗1例典型病例,对缓解高血压病头痛诸症效果颇为显著,且血压也有所下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