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丹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深度学习肺内淋巴瘤的病理与临
TUhjnbcbe - 2021/1/14 18:23:00
肺内淋巴瘤
  淋巴瘤病是源于全身淋巴组织的常见恶性肿瘤,分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肺内淋巴瘤可为继发于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或仅原发于肺组织。其中继发于全身淋巴瘤的较为多见,而仅有肺实质改变而无纵隔、肺门和其他部位淋巴病变的原发肺组织的淋巴瘤极为少见,仅占5%,其恶性程度也较低。


  肺内淋巴瘤的分型与其他部位淋巴瘤分型一样,分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肺内淋巴瘤主要侵犯肺间质和支气管粘膜下的淋巴组织。侵犯肺间质的淋巴瘤主要是从肺门开始沿支气管、血管间质向外蔓延、扩展,对支气管腔的侵犯较少,很少引起管腔狭窄,对肺泡侵犯主要是肺泡壁的增厚,最终整个肺泡腔被肿瘤组织替代。侵犯支气管粘膜下的淋巴瘤主要是在支气管腔内形成结节样病灶,致管腔狭窄、阻塞,但病变一般较为局限。


  部分病人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多数病人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胸闷、发热等症状,如为继发性肺内淋巴瘤还可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贫血等肺外症状。


  肺内淋巴瘤不管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一般在CT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节肿块型:可为单发或多发。原发性淋巴瘤多为单发性结节肿块,表现为肺内轮廓清楚、边缘光整的软组织肿块,病灶发展缓慢,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如为继发性的单发结节则边缘毛糙,可见小毛刺及卫星状小结节。多发性结节肿块在原发性及继发性淋巴瘤中均可出现,结节大小不一,直径1~10mm,以双肺中下野多见,内密度不均匀可见空洞液平或充气支气管征,边界多不清晰,周围可见小片样磨玻璃影(图1~3)。


  (2)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本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多见,主要为继发性肺内淋巴瘤。CT表现为以肺门及中肺野为主的,沿支气管、血管纹理呈发散性分布的小斑状影或线状及网格状影。并可见有多发粟点样结节影沿支气管周围分布,是为继发性肺内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图4,图5)。


  (3)肺炎肺泡型:肺炎肺泡型较为少见,仅占13%,表现为双侧肺野内呈节段性或非节段性的肺实变影,可跨叶存在,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类似于大叶性肺炎的表现(图6)。


  (4)粟粒型:最为少见的一个类型,仅占6%左右,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粟粒状结节影,以中肺野较为集中,小结节直径小于1mm,边缘多数清晰,很少有融合(图7)。

在肺内淋巴瘤中以上几型大多混合存在,独立表现少见。此外,继发性肺内淋巴瘤还常见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

图1肺内淋巴瘤肿块型

右肺上叶巨大包块,密度均匀,中心有部分强化明显。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

图2肺内淋巴瘤肿块结节型

右肺下叶有一结节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整

图3肺内淋巴瘤肿块结节型

肺淋巴瘤多发表现。右肺下叶、中叶结节影,左肺下叶包块影

图4肺内淋巴瘤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

双肺下叶沿支气管、肺血管分布不规则小斑状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右侧胸腔积液

图5肺内淋巴结

右肺上叶沿肺纹理分布的条索状影,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

图6肺内淋巴瘤肺炎肺泡型

左肺上叶见斑片状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纵隔肺门淋巴结明显诊断

图7肺内淋巴瘤粟粒状型

双肺弥漫性粟粒状影,分布不均,大小不均,密度不均。右肺上叶尖后段有小斑状影

(1)CT表现复杂多样,一般可分为结节肿块型、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肺炎肺泡

型、粟粒型。且以上4型多混合存在。

(2)肺内淋巴瘤可分为原发型或继发型,原发性以结节肿块型多见。

(3)继发性除以上4种表现外,还可出现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在本病CT诊断中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假性淋巴瘤:认为是一种良性炎性淋巴细胞浸润或为低度非霍奇金病。女性多见,病理上是以成熟小型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有生发中心,形成淋巴滤泡。CT上常好发于胸膜旁、肺门旁的结节或斑片灶,边界不清,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可长期不变或生长缓慢。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


  (2)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为良性炎症性间质性病变。肺间质内见成熟淋巴细胞浸润。CT表现为双肺广泛的肺间质纤维增生,呈细线状或网格状影,内可见小结节影,以双下肺为主。


  (3)转移性肺癌:多有恶性肿瘤病史。血行转移表现为双肺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灶,边缘清晰;淋巴道转移表现为肺门增大,以肺门为中心向外周呈发散状的网状小结节影。


  总之,对于继发性肺内淋巴瘤根据在全身各组织淋巴结肿大的基础上出现以上肺内改变诊断并不难。而对于原发性的诊断则较为困难,需活检获得病理依据。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学习肺内淋巴瘤的病理与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