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财经报
近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财政局驻冯桥镇曹庄村第一书记孙晓锋走村入户,和镇村干部共同谋划发展新蓝图,争取在乡村振兴中起好步,带好头。
回想起在北京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情景,孙晓锋的心情依然非常激动。他说:“作为一名最基层的驻村干部,我有幸来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大会,倍感激励和振奋。取得这样的荣誉,是睢阳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关心支持、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帮助指导的结果,是冯桥镇党委一班人领导、曹庄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晶。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珍惜荣誉,发扬‘三牛’精神,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为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而努力!”
抓实党建促脱贫
年,孙晓锋主动请缨,到睢阳区财政局结对帮扶贫困村冯桥镇曹庄村担任第一书记。曹庄村与虞城县搭界,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可谓是穷乡僻壤。虽然过去将近4年了,孙晓锋回想起第一天进村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从国道一下路,入村道路大坑小坑,剐得汽车底盘当当响。”几间平房一个小院,村室就成了孙晓锋和驻村队员们的家。
驻村以来,孙晓锋始终坚持抓实党建促脱贫,抓支部带支书工作,逐步建强了基层组织。他自费印制了驻村工作队和贫困户心连心电话卡发给群众,及时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真实信息,了解致贫原因,探寻脱贫之路。
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担负起了政策宣传、卡点值班和防疫消毒等工作,和村两委班子及党员并肩战斗。村里防疫物资紧缺,孙晓锋自掏腰包为全村贫困户购置了数万元的口罩、酒精等防疫物品。
村容村貌焕新颜
驻村以来,孙晓锋扑下身子,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真抓实干,硬是让落后的曹庄村变了模样。
曹庄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要想富,先修路。孙晓锋几年来通过多方筹措,累计引进项目资金余万元,为村里修建了6公里长、6米宽的双向主干道,新修巷道米,改变了曹庄村交通不便的落后面貌,在睢阳区率先实现硬化路面“户户通”。
村小学地势低洼,每逢下大雨,总是积水严重。孙晓锋带领党员干部对村小学实施升级改造,挖下水道,让积水能及时排出。
如今,走进曹庄村,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晚上路灯明亮,房前屋后植树栽花,村民们在扶贫车间打工忙。年,曹庄村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
找准产业促发展
“把这个食品厂引过来后,咱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在康华食品厂打工的村民曹国贤高兴地说。在厂里学到技术的他一个月能收入四五千元。像他这样打工的村民有60多人。企业负责人陈昱荧表示,厂里正在招工,马上还将新上一条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
孙晓锋深知,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强基固本才能促发展。
村里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建好后,如何招商,意见不一。有人建议租做仓库,租金可能会更多些。孙晓锋力排众议,坚持把劳动密集型、带贫效果好的商丘康华食品厂招了过来,为村里及周边村的贫困户解决了60多个就业岗位,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
为了切切实实让村民富起来,过上好日子,他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带领群众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金银花、丹参等中药材和经济作物多亩。号召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块种植金银花、芍药等作物,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增加了群众收入。最近,他正在努力促成多亩规模的土地流转,让群众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农产品种植中解放出来。到时候群众收了租金,村里也将新增百余个就业岗位。
情系群众多奉献
“孙书记来啦!”走进脱贫户刘中友家中,他妻子侯玉英热情地迎了上来,和孙晓锋打招呼。“俺当家的出去打扫卫生了,我叫他回来。”刘中友是村里的保洁员。
刘中友一家有几个残疾人,儿媳妇还患有癫痫。经过摸底了解情况后,孙晓锋把刘中友列为贫困户,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这样,刘中友每月有七八百元的固定收入。精准扶贫,因人施策是关键。孙晓锋知道,刘中友家是因病、因残致贫,治病康复是他家脱贫的关键。于是,医院,请一位老专家开来药方。刘中友儿媳妇的病情得以控制后外出打工,每年收入好几万元,使得这个贫困家庭很快得以脱贫。
“孙书记对群众是真好,经常给孩子买学习的东西,送这给那,啥都操着心哩。”侯玉英感激地说。孙晓锋每年自掏腰包购买学习用品,送给村里脱贫家庭的孩子,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大力发展药材种植,让土地生金,让群众钱包鼓起来。”谈到曹庄村未来的发展,孙晓锋信心十足。
今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他和冯桥镇武装部长、包片领导姜斌、村支书曹思峰已在提前谋划曹庄村的振兴之路,决心把曹庄村打造成宜居宜游、辐射周边的美丽乡村。(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财政局供稿)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