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东方烟草报」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想烟农之所想,急烟农之所急。”在潍坊安丘市局(分公司)石埠子烟站党员活动室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当下的齐鲁大地,一片生机盎然。在这片即将迎来收获的土地上,石埠子烟站党支部成员起早贪黑地忙碌着,用辛勤和汗水谱写着一首服务烟农之歌。
(一)
8月10日早上6点,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大地,池塘里的蛙声此起彼伏,沉睡的田野渐渐苏醒。在石埠子镇柳子河村烟农刘福的烟田里,十几名穿着红马甲的队员正在采收烟叶,带头的正是石埠子烟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张伟。
他一边查看烟叶成熟度,一边将合格的烟叶归拢好,装进停在烟田边的农用车里。这时,远处风风火火地跑来一个人。
“张站长,我老远就看到有人在烟田里忙活,没想到你们来得这么早!”刘福一路小跑来到烟田,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刘大哥,天气预报说今明两天有大雨,咱们今天上午就得把烟叶抢收装炉,大伙儿正在赶进度呢!”张伟笑着说。
“专业队的服务真是没话说,帮俺解决了一大难题!”提到专业队,刘福十分满意。
为解决烟农“急难愁盼”问题,安丘市局(分公司)推行以合作社为主体的服务托管运行机制,依托农机服务与用工资源两个平台,将烟叶生产环节作业委托给合作社或服务公司,着力解决用工和机械不足的问题,为烟农提供便捷实惠的优质服务。
今年许多烟农都像刘福一样,把烟田用工交给了景荣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服务队。烟农们从冬耕深翻、起垄施肥、大田管理、采收烘烤到分级加工一点儿没操心,乐呵呵地当上了“甩手掌柜”。针对近期雨水偏多的实际,张伟提前跟合作社确定了作业时间,一大早就来给刘福采收烟叶。
(二)
一会儿工夫,一捆捆烟叶就装满了农用车。这时,党员烟技员李军峰骑着摩托车从远处驶来。
“老李,你来得正巧,这车烟叶就交给你了,马上运到烘烤工场分类装炉。”张伟用篷布将烟叶盖好,上前叮嘱道。
“没问题,放心吧!”李军峰将摩托车停到路边,一个翻身跳上农用车驾驶座,风风火火地向烤房开去。
一路经过的农田是刘福今年轮作种植的丹参田,当下正是丹参花开正盛的时节,紫色的丹参花随风摇曳,阵阵花香扑面而来。
原来,为增加烟农收入,安丘市局(分公司)联系村委会帮助烟农流转土地,建立起“以烟为主、种养结合”的烟田耕作制度和“烟叶+非烟”多元化生产经营模式,有效解决了烟区轮作难题,构建起基本烟田保护长效机制。
为了帮助烟农寻找经济高效的种植作物,张伟和烟站的党员们下了不少功夫。他们对轮作烟田进行了土壤检测,又结合作物产量、种植环境等因素,通过多方调研,最终确定了“烟—薯”“烟—中草药”轮作模式。
张伟跟李军峰商量,想帮烟农们找好轮作烟田作物的销路。李军峰和党员烟技员栾国龙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联系了几十家企业,最终找到了合作公司,可以为烟农提供农产品的种植技术指导、加工和销售“一条龙”服务。
(三)
十几分钟后,李军峰赶到了庵上烟叶烘烤工场。一车车等待烘烤的新鲜烟叶在工场内井然有序地排列着。
烤房外,党员烟技员宋晓飞和几名专业服务队队员正忙着鲜烟分类、编杆装炉,忙得不亦乐乎。
“在装炉前要将没有烘烤价值的烟叶处理掉,确保装炉烟叶同杆同质、同炉同质……”此时,正在进行技术指导的宋晓飞衣衫已被汗水浸透,脸上的汗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发亮。
“咱这新烤房烤出的烟叶真是不错!”看到颜色金黄、色泽鲜亮的烤后烟叶,李军峰高兴不已。
今年,安丘市局(分公司)新建了可移动式集装箱烤房,该烤房使用废旧冷藏集装箱作为房体,以粉碎的烟草秸秆为燃料,不仅可以根据烟叶布局调整进行搬迁,还解决了传统燃烧炉原料单一的问题。他们还落实“种采烤分”一体化烘烤模式,运用网格化、小单元管理方式,发挥烘烤师的主导作用,提高烟叶均质化生产水平。
时间一晃就到了中午,阳光有些刺眼,炙热的太阳烤着大地,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这时,正在烤房查看烟叶烘烤情况的党员烟技员刘玉祥收到了一条平台提示信息:“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我市有大雨,部分地区大暴雨……”他赶紧将消息转发到烟站党支部工作群,安排好手头工作后,急忙赶往烟田做防汛准备。
此时,党员烟技员王新年正实地查看烟田地形,组织烟农挖好沟渠,确保田间排水通畅;张伟正协调调度大功率抽水机,做好烟田排涝准备……党员们各司其职,全力打好汛期烟叶生产保卫战。
傍晚,夕阳的余晖穿过枝叶的缝隙,落下影影绰绰的光斑。党员们冲锋在一线、守护在烟田,忙碌的背影成为广袤田野里最美的风景。心之所向,行之所至,为烟农谋福利是他们不变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