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曾经是甘肃省18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甘肃省最后退出贫困县序列的8个贫困县之一。年8月,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甘肃农业大学对口帮扶岷县十里镇和秦许乡的6个贫困村。
甘肃农业大学将产业扶贫作为帮扶脱贫攻坚重中之重,结合当地帮扶工作实际和学校学科专业及人才优势,成立了6个帮扶工作队,组建了草业、中草药、林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动物及特色畜禽养殖、教育培训、“中蜂”养殖等6个帮扶岷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专家组,积极开展绣花式技术与服务培训,帮扶6个贫困村深入挖掘自身资源条件,有力提升和激发帮扶贫困村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将带着新的使命继续前进。”甘肃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乡村振兴学院院长钟福国说。
教授服务到地头
岷县历来有种药材的传统,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之称,境内盛产当归、黄芪、红芪、党参、丹参等名贵中药材,其中尤以当归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
承担对口帮扶任务以来,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甘肃中药材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陈垣每个月都会来到岷县的各个乡镇,对中药材连作障碍和氮素效应田间试验以及实施地块、具体技术问题进行全面指导,挨家挨户上田间地头服务。
“陈教授定期来村里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育苗和田间管理等技术指导,帮助我们学会了科学种植,发展壮大了中药材产业,有效带动了村民脱贫增收,中药材真正成为我们村的富民产业。”秦许乡包家族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吕引枫颇为自豪地说。
在甘肃农业大学的帮扶下,合作社已吸纳社员37户、余人,配套中药材清洗罐1台、黄芪切片机3台、当归切片机5台、黄芪选片机1台、中药材烘干晾晒厂房一间,形成了完整的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仅年以来,合作社共销往贵州、河北等省份中药材余吨,收入多万元。
书记上门解烦恼
前不久,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秦许乡马烨村绿烨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48头西门塔尔牛一次性“出栏”,刨去成本,纯收入近20万元,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
今年36岁的张世龙,是马烨村绿烨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小牛王子”。“前些年,我听说养牛好,就尝试养了牦牛,收益不是很好,养殖场也是‘半死不活’。要是没有甘肃农业大学的驻村工作队和专家教授倾力相助,我的养殖场还不知道该咋搞呢。”张世龙充满感激地说。
很快,张世龙养牛的“烦恼”就摆在了甘肃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驻马烨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傅昱的面前。在帮扶工作队和该校动物医学院党委书记成述儒教授等畜牧专家多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张世龙的合作社为试点,引进西门塔尔牛和黄牛作为集中圈养品种,开展养殖、预防病害培训等,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改进饲料配方、制作青贮饲料,极大提高了牛羊综合生产性能。
如今,马烨村有20余户开展畜牧养殖,其中牛存栏量多头。到年10月底,马烨村建档立卡户和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甘肃农业大学交出一份满意的扶贫成绩单。
《中国教育报》年12月14日第4版
作者:本报记者张学军摄尹晓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