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伊川县高山镇王中洼村的仓储房内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忙着对刚收获的丹参进行分拣、烘干。“你看我们的丹参,品相多好!”黄延甫高兴地说。返乡创业的他流转了近亩土地种植丹参,如今喜获丰收,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
黄延甫年生,年毕业于辽宁科技学院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大学毕业后,他曾到沈阳、深圳等城市闯荡。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家乡充满感情的他,认为在农村大有可为,于是在家人的召唤下,于年回到家乡发展。他踏实肯干、头脑灵活,从年起在村委会任职,目前是村委会副主任。
创业刚起步时,黄延甫涉足的是养殖业,养驴、牛和肉兔。当时,他的父母已经种植了10多年丹参。丹参主要取其根系,具有活血化瘀、清心止痛等功效,是比较常用的中药材。他们家丹参种植规模较小,最多时不过十几亩,由于品种退化、产量低、品相不好,卖不上价钱。
家乡属于丘陵地带,土壤和气候适合种植丹参,因此,年,他决定往种植领域发展,也搞丹参种植。“传统的丹参种植方式是先育苗后移栽,从种到收需要2年。”黄延甫说,与父辈种植丹参不同,他想更换成优良的品种,使用更先进的方法。为此,他多次到山东、河北等地的丹参种植基地考察学习。
年,经大学同学介绍,黄延甫到安徽亳州考察,当地的丹参种植方式颠覆了他的认知。当地人采用根段种植,即用根系育苗,一年一收,产量高、品质好。他带回来十几根丹参根段试种,效果很好。年冬季,他流转近亩土地,花20多万元从亳州采购丹参根段,开始大规模种植。
“保证丹参的出苗率很重要。”黄延甫说,丹参根段种下后,天气持续干旱,急得他晚上睡不着,买来水泵、水管浇水,到了过年连亲戚都顾不上串。等到幼苗破土而出,他悬着的心才放下。
去年年底,黄延甫种植的丹参迎来丰收,挖出来的丹参根系粗大,颜色鲜红。“颜色越红说明丹参酮含量越高,品质越好。”黄延甫说,除了卖鲜货,他还对丹参进行分拣、烘干后销售干货,附加值更高。中药材市场前景好,根本不愁卖。他大致算了一下,今年利润可达万元。他发展丹参种植产业,也带动周边群众就业,每年可为群众增收50万元。
今年,黄延甫雄心勃勃,准备将丹参种植面积扩大至亩,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做丹参切片的加工销售。周边村民也想跟着他搞丹参种植。丹参“味苦、微寒”,却成为黄延甫和乡亲们的“甜蜜事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