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月,三门峡市陕州区张茅乡境内的响屏山绿意盎然,生机勃发,漫山的连翘籽粒饱满、成熟在即。地处响屏山山坳之中的瓦山沟村,拥有野生连翘一万多亩。近两年,瓦山沟村种植连翘多亩,常年在村居住的50多户群众户户都有自己的连翘产业。今年连翘的收购价格为每公斤13元左右,预计每户农户因种植连翘可增加收入1.5万元。
三门峡市相关领导查看育苗基地近年来,三门峡市陕州区根据河南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发展要求,发挥中药材产业的传统优势,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丹参、连翘、板蓝根、柴胡等道地中药材,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区中药材年产量达吨,总产值余万元,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让世代守护的“绿水青山”成为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
三门峡市陕州区委书记骆玉峰查看连翘生独特“小气候”孕育“药材库”
三门峡市陕州区,史称陕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处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处的*河“金三角”地区,自秦惠公十年(公元前年)置县,距今已有多年。年,撤县设区,目前有4镇9乡,面积平方公里,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48公里,总人口34.6万,其中农业人口28.2万人。
自古以来,陕州便是咽喉之地,北瞰*河,西倚华山,东据崤函古道,既是洛阳的西面门户,又是洛阳与西安之间的要塞。但陕州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身份——一座天然的中药材宝库。
陕州区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9℃,全年平均日照.3小时,平均降水量.8毫米,土壤以棕壤、褐土、潮土为主。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塬川并存。全区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平”,海拔高度在-米之间,形成独具特色的小气候,天然中药材品种多、资源广,是河南省重要的药材产出地,素有“一步三药”之称,全区共有中药材9大类56个科属个品种。陕州区的中药材品质好,丹参品质极佳,丹参酮含量远远超过国家的标准,连翘的连翘苷和醇浸出物等有效成分含量均高于其他产地的连翘,柴胡、*芩等中药材在国内市场也极具竞争力。
三门峡市陕州区召开中药材产业发展座谈资源转化产业 *策先行护航
虽然具备了发展中药材的天然禀赋和基础条件,但如何进一步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快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成为摆在陕州区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陕州区委、区*府十分重视中药材生产,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中药材生产。区长胡志权主持召开中药材产业发展座谈会,分析研判本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下步工作,要求各乡镇、各药材企业、合作社要站在风口、顺势起飞、抓住机遇,加快调整种植结构,按照实际情况,引导、指导群众选择种植合适的中药材,为群众增收再添新渠道。三门峡市*协副主席、陕州区委书记骆玉峰,陕州区区长胡志权、副区长王昱多次深入中药材生产基地调研,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陕州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以局长张红俭为组长,副局长朱苏娜为副组长,种子、土肥、植保、质检等专家组成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陕州区各乡镇的土壤结构、气候条件、种植习惯等,编写了《三门峡市陕州区中药材产业规划》《陕州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意见》。根据陕州区实际,出台了《三门峡市陕州区到户产业项目资金补助办法》,对贫困户发展中药材进行补助,根据种植不同中药材每亩补贴—元,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要求*府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扶持、引导和指导,提供全方位服务,协助广大农户在种植、流通、加工和品牌4个环节持续发力。
中药材培训从源头抓起 育优良品种
首先在种植环节,要从种苗繁育基地抓起,培育道地药材,保护、涵养野生资源,扩大产业规模,完善技术规程,发展林下药材间作套种。
陕州区按照中药材种子生产规范,强化品种研究开发,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推广使用优良品种,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在店子乡店子村建设余亩的中药材育苗基地,建设连栋大棚1个、大拱棚9个,开展野生种质资源驯化和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引进,繁育*精、白术、*参等种苗,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应用水肥一体化,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种苗质量。在张茅乡瓦山沟村建起了连翘育苗基地,采用种子繁育,培育纯正的豫西连翘种苗,为连翘生产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区委、区*府积极引导中药材合作社、龙头企业等,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为农户提供种子(苗)、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收购等全程服务,建立种植示范基地20余个,推动中药材种植发展。宁寿堂公司在店子乡坡耕地种植芍药等0余亩,发展林下种植*精、*参等余亩;鹏宇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西李村乡寨上村发展芍药亩、连翘亩;*峰中药材合作社在西张村镇、菜园乡种植板蓝根余亩;三门峡丰稔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宫前乡种植连翘亩;陕州区顺天中药材种植农民合作社在菜园乡、观音堂镇种植丹参、柴胡0亩;三门峡陕州区春钰中药材合作社在西张村镇、张汴乡种植丹参、板蓝根亩;张茅乡瓦山沟村种植连翘余亩,发展了一条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专家指导板蓝根田间管理提升种植技术 培育新型农民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为此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具体到中药材种植,只有强化培训与指导,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才能增加中药材产量和效益。
陕州区大力开展中药材科技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培育新型农民。通过组织多种形式培训、外出考察、聘请专家及专业技术人才,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实行标准化生产。先后邀请省中药材推广中心主任陈彦亮、河南农大教授高致明、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耀武和副局长李建强、三门峡市农科院研究员索世虎和助理研究员尚惠香、卢氏县药办主任彭涛等中药材专业人员多次到当地对中药材种植进行生产指导;组织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大户45人,开展为期15天的农民教育中药材培训班,并外出观摩学习,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在观音堂、张茅、店子、王家后等乡镇举办中药材培训班9期,培训药农和基层技术人员余名,提高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红俭、副局长朱苏娜等领导带领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开展技术指导80余次,示范推广新技术,强化田间管理,切实提高产量,增加种植效益。
基层农技人员观摩中药材育苗基地生产标准化 发展产业化
想要中药材发展形成产业化发展,仅仅依靠优化品种、提高产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形成种植、育苗、采摘、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引进和培育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提高药材附加值,搭建交易平台,做好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陕州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品种多元化、布局区域化、种植标准化、加工规范化要求,抓基地,重营销。发展生产经营中药材公司、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20余个,辐射带动店子、宫前、西张村、张茅、西李村、观音堂等乡镇,发展种植丹参、连翘、*芩、板蓝根、柴胡、艾草等中药材3万余亩。强化中药材营销渠道建设,依托三门峡天地网中药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及时为药农提供种植信息和销售信息,收购、初加工和销售中药材,天地网公司每年销售中药材0余万元,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保障。
专家指导连翘育苗道地中药材 致富好“良方”
中药材耐瘠薄、耐干旱,适应性广,种植生长周期短,一般1—2年收获,投资小,易管理,效益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巨大作用。陕州区通过制定奖补*策、宣传发动、开展培训、技术指导,带动户贫困户发展种植余亩中药材,共增收余万元,平均每户增收元。
宫前乡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变废为宝,在池芦村成立了响坪山连翘专业合作社,建设原生态连翘保护基地,坚持“统一管理、统一修枝管护、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护价收购”,不但实现了集体资源集体管理,增加了村组集体经济收入,还吸纳户贫困户人参与连翘种植、采收,人均年增收0元以上。
张茅乡瓦山沟村结合自身条件筹建了连翘加工厂,争取了扶贫资金55万元建立了平方米的连翘加工车间,硬化了平方米的晾晒场地,通过蒸、烘干、晾晒,提高了连翘价值。今年加工连翘6吨左右,带动全村50余户贫困户创收。
在坚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导向的前提下,陕州区不少乡镇把中药材产业发展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民宿有机融合,形成以药成景、以药养景、以景养人的中药材主题文化,打造集种植、观赏、体验于一体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沿河观赏性中药材景观带和休闲旅游基地。努力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的同时,建设美丽乡村,让中药材种植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致富链”。
抓住历史机遇 持续做大做强
随着国际化发展和人类健康的要求,中药材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药材发挥了重要作用,需求增加,带来了更大发展机遇。陕州区顺势而为,制订了系统的发展规划,力争强基地、重加工、创品牌,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加快人才培养。加强和各大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建立研学基地,邀请省内外知名中药材专家团队来调研,示范推广自动化、智能化育苗栽培技术。组织中药材合作社、生产大户走出去,到省内、外中药材生产先进地区学习观摩,提高管理水平。举办培训班,对辖区内的中药材种植户全面培训,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中药材生产队伍。
推进中药材加工。发展中药材加工,制定实用、规范的加工工艺和作业流程,指导加工基地对中药材进行规范化产地加工,降低产地加工二次污染和中药材有效成分流失,提升中药材品质。引进、支持企业发展深加工精加工,拓宽中药材产业链,开发中药饮片等产品。
连翘花开金灿灿做强示范基地。通过*府引导、示范带动等措施,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作用,实行“公司+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在全区各乡镇大规模发展丹参、连翘、*芩、柴胡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广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使全区中药材产业不断壮大,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打造中药材小镇。以店子、宫前等乡镇为重点,推进中药材生产与产业帮扶链条质量提升,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培育和发展中药材新业态新模式。一是实施“高新科技中药材种苗培育工厂”建设工程。建设高科技、智能化、全自动、网控式的高档中药材种苗培育工厂。厂里车间能够自动调控光、热、气、水、肥,自动检测根、茎、叶、花、果,为中药材的良种繁育、技术研发和特异品种试种提供高新科技条件。二是实施“精品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建设成可示范种植,可游园观赏的花园式景观,使之成为“环道曲径通幽,地形错落有致,品种连片成方,木草相间,乔灌结合”,既可观叶赏花品果,又能示范带动引领行业发展的高标准基地。三是实施“种植工程”建设。通过土地合理流转,公司带动农户和产业扶贫开发等方式,在山区坡耕地开展大面积、规模化、高标准的精品中药材种植。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闫良生、张红俭、朱苏娜、韩冬良
编辑:李东强
监制:刘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