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病史:
男,75岁。因“胸闷、喘憋1年,加重伴发热1月”于年3月23日入院。
患者1年前出现胸闷、喘憋、心悸,活动后明显。1月前出现喘憋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明显。咳嗽、咳白痰,发热,体温最高达38℃,发热时畏寒,无寒战。既往有房颤病史5年,自诉有肺结核病史。
入院查体36℃,端坐位,喘憋貌,双肺可闻及较多干湿罗音。心率/min,律不齐,未闻及杂音。
实验室检查:血糖2.88mmol/L;BNPPg/ml;降钙素原(PCT)0.ng/ml;血气分析:PH7.45,PCOmmHg,POmmHg;血白蛋白20.42mmol/L;血WBC16.29×/L,N94.01%。
胸部CT:
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条索状、斑片状、网格状影,呈弥漫性分布,双上肺可见多发小囊状影。右肺上叶后段可见小结节钙化影。右肺下叶大片状高密度影,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多发空洞,双侧胸腔积液,右侧明显(图1)。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最初诊断:奴卡菌肺炎
诊断依据:
患者有低蛋白血症、低血糖、降钙素原升高、白细胞升高,整体提示感染。
影像学为双肺多发、多形病变,小叶间隔增厚、部分呈网格状改变。双侧胸腔积液,右侧明显。右肺上叶后段可见小结节钙化影,提示陈旧性肺结核。右肺下叶可见空洞型病变,边缘可见支气管通气症,纵膈淋巴结肿大明显。
综合影像学表现、低蛋白血症、胸腔积液和结核病史,奴卡菌感染首先考虑。
最后诊断:星形奴卡菌肺炎
诊断依据:
患者多次痰涂片见到G+球菌和G+杆菌。
患者入院3天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畏寒,3月29日痰培养示:星形奴卡菌,药敏试验提示对利奈唑胺、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敏感。
改用复方新诺明2.0gtid和利奈唑胺0.6gq12h静脉滴注联合治疗4天后患者体温得到控制,咳痰明显减轻,干湿性啰音较前减轻,双下肢无水肿。
患者家属鉴于病情好转,带药出院继续治疗。出院后半月死亡。
分析:
奴卡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为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病变、糖尿病、酗酒、使用激素、HIV感染和免疫抑制剂等。近年来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奴卡菌病的发病率曾上升趋势。
奴卡菌感染病理改变为化脓性变化,典型的损害是液化坏死伴有脓肿形成。
70%~80%奴卡菌的初发部位为肺,临床上常缺乏特征性,可表现为急性坏死性肺炎、肺脓肿,90%出现胸腔积液,且多为脓性胸液。多有低蛋白血症。血行播散时可有脑脓肿、皮下脓肿、心包炎等相关症状。本例患者影像学开始表现为实变,治疗中很快出现空洞,并最终死亡。
奴卡菌病的治疗首选磺胺类药物。若对磺胺药过敏或不能耐受、出现*性反应时,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β-内酰胺类、阿米卡星、四环素等。虽然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疗效并不一定比单用磺胺药更有效,但由于肺部奴卡菌感染多存在基础疾病或有免疫功能减低的患者,这类病人一旦感染死亡率很高,因此对存在免疫功能减低或肺部慢性疾病的患者还应联合使用。临床治疗需结合药敏试验和经验用药。
奴卡菌感染总死亡率超过30%,本例患者初始治疗效果较好,但出院后半月既死亡,更加说明了该疾病的凶险。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张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