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
每年的公历11月22或23日
当太阳到达黄经的时候
即为小雪
古籍《群芳谱》中说: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
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的到来
预示着严冬的深入
小雪三候
小雪的前五天,“一候虹藏不见”,“虹”就是彩虹,和雨水有关。
意思是说,进入小雪节气后,因为温度下降的原因,雨变成了雪了。而当天上不再下雨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了彩虹。
小雪的第六天到第十天,“二候天腾地降”,古人认为,天为阳地为阴,而在小雪之后,阳气上升阴气下沉,阴气渐多阳气渐消。
小雪的最后五天,“三候闭塞成冬”,这时候,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养生
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小雪时节,阳气潜藏、阴气转盛,万物活动趋向休止,需护阳保暖、养精蓄锐,为来年生机勃发做准备。
小雪养阳重保暖
时值初冬,寒气渐盛,为避免机体过度消耗阳气、充实四肢来抵御寒邪,养生应格外注重防寒保暖。
防脚寒
脚离心脏最远,血管又不丰富,除了鞋、袜充分保暖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洗脚。
睡觉前泡个脚,可使下肢血管扩张、头部相应缺血,能够帮助睡眠。
防头冷
气候变冷,会影响心脑血管,造成血压波动等。而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所以一定要戴帽子。
护胸背
前胸和后背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之所在。
如果此二处受寒,血管就会痉挛,容易诱发冠心病,还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护腰腹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因此,冬日养生,要护好腰腹。
腹宜常摩,简便的方法如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圈到大圈按摩;腰部则可以经常用手去搓。
小雪养阳重饮食
中医提倡冬令进补,尤其是在小雪节气,适当吃些温润益肾的食物,更有助于养生。
助阳气
对于经常身处户外寒冷环境中的人来说,此时可适当吃些温性食物,以助阳气敛藏。
其中,芝麻、葵花子、胡萝卜、核桃、栗子、白薯、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新鲜水果和动物肝脏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消火气
如经常在室温较高的室内生活、学习或者工作,而且穿得多、动得少,则容易造成体内积热,出现“内火”旺盛。
此时,不妨试着生吃萝卜熟吃梨,会有很好的滋阴润燥之效。
祛邪气
小雪节气,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很容易出现“寒包火”的疾病表现。
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感冒的形式表现出来,多为急性的,可能出现发热怕冷、咽喉肿痛等症状。
还有一种是以慢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即身体老感觉怕冷、手脚凉,同时又经常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脸上起痘等。
对此,推荐萝卜配生姜煮食,生姜去外寒,萝卜清里热,搭配服用可缓解症状。
防病气
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
为避免血液黏稠,此节气可吃些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
也适宜吃一些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
还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如腰果、芡实、山药、栗子、核桃、黑芝麻、黑豆等。
小雪养生重细节
早睡晚起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因此要养精蓄锐。
平时,大家尽量早卧晚起,以保证睡眠充足。
经常通风
冬天,由于怕冷,很多人不愿意开窗。
要知道,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20多升,如果不能及时开窗通风,会使室内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调整情绪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阴冷晦暗,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
此时,可听一些舒缓心情的音乐,有助于情绪调节。
适当运动
冬季运动最好选择在中午较暖和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反易受凉,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日月如梭,小雪已至
提醒我们不负光阴
在一年最冷的季节
积蓄力量
静待厚积薄发之时
天冷勿忘加衣
愿你今冬一切安好!
来源:养生中国、中国新闻网、中国妇女报
制图:赵子墨
编辑:宋晓光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原标题:《今日小雪,愿你今冬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