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如今,漫步在接庄街道垞河村,呈现在眼前的是宽阔平坦的街道、整齐划一的民居、一望无际的田野和赏心悦目的环境。“现在咱村的变化可大,不仅村里干净了,还发展了产业,老百姓致富的愿望也变得强烈了……”细数着如今村里的三大变化,该村村支书杨福岳倍感自豪。近年来,垞河村通过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硕果累累,群众收获满满。18日,记者来到垞河村,近距离感受这个小村庄数十年来的发展与变迁。
人居环境变化大
美丽乡村展新颜
近几年,垞河村不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仅对村庄巷道进行硬化、亮化,还建起了小广场,安装上了健身器材,让老百姓有了娱乐健身的场所。“环境变好了,百姓对村子也有了归属感,对自家门前屋后也更加爱护了。”杨福岳说,如今,傍晚的健身广场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不知疲倦,回到家中稍作休息,便会邀上几个好友,在广场上跳广场舞、打球。
“村子变得越来越好,获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谈到变化,72岁的村民林友田深有体会。他说,以前道路两边全是垃圾,现在几乎看不到脏乱差的景象。自从新建了小广场,就近还能锻炼身体,这条件不比城里人差。
垞河村的改变是从年开始的。作为接庄街道最东南部的村子,垞河村曾一度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年,村里连接了村中大大小小的道路。道路修好后,又为每条街巷配备了垃圾桶。前年,全村户又完成了改厕工程,村里的环境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里有4个保洁员,垃圾一天一清,村里干净了,再刮东北风也没异味了。”杨福岳说,经过多年努力,村居环境变好了,一个道路纵横、院落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生产生活设施初步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新村呈现在人们眼前。村民们也感受到了“村在林中、路在树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图画。
住房条件获改善
家用电器全都有
“70年代以前住的基本是土坯房,平瓦房都很少见,夏天遇到连雨天时,更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非常的艰苦。”说起村里的住房变化,64岁的村民祝兴恩打开了话匣子。近些年,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迫切愿望得以实现,祝兴恩一家也由以前的土坯房换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祝兴恩早年在煤矿当工人,改革开放以来,他家的住房环境随着收入的增加也在不断改善。如今,他和老伴住在一栋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八十年代的时候,经济发展了,咱们老百姓做生意也好,出去打工也好,收入增加了不少,家家户户都开始盖房子,我也把以前的土坯房推倒重新盖了砖瓦房,门窗都装上了玻璃,既宽敞又亮堂。”进入新世纪后,林友田又开始着手翻修房子,7年修建了的现在的住房。
“你看看我现在住的房子,多平方米,空间大,采光也好,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过去老百姓都觉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了不起了,现在咱的生活可是又上了一个大台阶。”祝兴恩开心地告诉记者,你看看现在的农村,家家两层小楼,院里院外种满花草树木,跟花园似的,比城里人住的都舒服。短短四十年,两次住房条件的改善,见证的是祝兴恩一家由解决温饱到奔小康,由奔小康迈向富裕生活的时代变迁。
产业支撑是根本
种植药材走致富路
一个村的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垞河村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近两年,村里流转了多亩的土地,开始推广集中种植中药材。村民腾出了照看田地的时间出去打工,一亩地年底还能领到元的租金。记者跟随杨福岳的脚步来到垞河村以北,放眼望去,连片的中草药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几十位村民不顾烈日的炙烤正在种植基地里挥着锄头锄草,农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村里现在主要种植了丹参、白术、知母、紫苑等十余个中药材品种,推广应用生态绿色中草药种植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显著。”杨福岳说,每年11月份的收获季,来自安徽等地的中药材收购商都会来到村里收购中药材。这是一年当中垞河村村民最为忙碌的时候。看到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杨福岳发自内心的高兴。
“垞河村有着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成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想把中药材种植重新拾起来,让全村人都来种。老百姓以土地入股,在保证土地成本的情况下,盈利再给入股村民分红。”杨福岳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麦子和玉米一年收益每亩只有多块钱,种植中药材每亩地则会有0-元的收益。“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中药材基地建设,改良品种,建设粗加工基地,推广和运用新技术,将中药材种植产业做大做强,助推全村百姓奔小康。”杨福岳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邓超通讯员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