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高度代表。
作为岩茶对外的金字招牌,大红袍的名气很大。
特别是在大红袍,被封王之后,更是从此在岩茶江湖里奠定了地位。
可以说在岩茶圈里,属于大红袍的那一亩三分地,是任谁也撬不动的。
哪怕是现在市面上,肉桂混得再火热。
见到了大红袍,还是得规矩的叫一声老大哥。
可以说,当今的岩茶版图,有大半是凭借大红袍扩张开来的。
要是论功行赏,大红袍属于开国老将,三朝元老一样的存在。
之前,有位新人问麻花:
“外面都说,大红袍就是岩茶,岩茶就是大红袍,这样说法对吗?”
这个问题,倒是很稀奇。
今天麻花的正题,就特意聊聊,岩茶和大红袍是什么关系?
《2》
大概上说,岩茶和大红袍,是互相兼容的概念。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彼此之间,难舍难分。
因为,在历史上,大红袍是很早就出名了的岩茶。
早在当红小生肉桂出道前的两三百年,大红袍就已经在武夷山内,小有名气了。
久而久之,武夷山人在对外介绍时,就习惯了把大红袍,作为所有岩茶的泛称。
特别是对于外省的朋友来说,“武夷岩茶是什么,没听过嘛。”
但是呢,一搬出“大红袍”这个闪亮名号,就完全能压得住阵了。
从宣传成本来看,将所有的岩茶泛指为大红袍,特别的省事。
再加上武夷岩茶里,品种特别多。
水仙、肉桂、铁罗汉、白鸡冠、半天妖、*玫瑰、金柳条、矮脚乌龙、梅占、瑞香、雀舌、不知春、*旦、八仙、佛手……
这么多的品种里,有知名的,也有不出名的。
当初最早的时候,它们都曾经躲在标着“大红袍”的泡袋里,才能获得一方天地。
哪怕是现在,水仙、肉桂、铁罗汉等火了之后,才能独立出自己的门派。
而大部分的小品种茶,仍旧是躲在大红袍的羽翼下。
或者是,被拼进大红袍里,展现自己的独到香气和滋味。
从岩茶的发展历程来看,大红袍完全就是一大功臣!
《3》
从分类上看,大红袍属于岩茶的一种。
曾经在历史上,大红袍和石乳、白瑞香、白鸡冠、铁罗汉等一样,属于武夷岩茶阵营内的麾下一员。
和白瑞香这些名丛相比,基本上是同级并列的关系。
而后来,随着大红袍的名气,越来越大。
渐渐的,就成为了岩茶中,最为亮眼的存在。
但是呢,随着历史的起伏变化。
在那个茶行业萧条的年代里,大红袍也逐渐的落寞。
甚至于,消失在了历史烟云里。
等到武夷岩茶,再度兴盛后。
再去寻觅大红袍的真迹时,发现它已经消失不见了。
是的,麻花没有说错,真正的大红袍,基本上在世间消失了。
而至于九龙窠崖壁上的那六株树,不过是大红袍的精神象征。
那六株母树,是被后世的有心人,特意种上去,栽培纪念的。
但是呢,经过现代科学手段的检测,那六株母树不过是名丛的综合体。
再说白一些,那六株树,根本不是同一品种。
所以,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大红袍?
这在岩茶历史上,成为了未解之谜。
《4》
当今的武夷岩茶里,大红袍的地位,比较尴尬。
上文已经介绍了,真正的大红袍,到底做出来是什么滋味。
现在,哪怕是富可敌国,也基本上喝不到了。
现在能够被大规模生产出来的,能够为广大茶友们所接触到的,是商品大红袍。
什么是商品大红袍?
简单解释,这是通过将不同的岩茶品种,进行拼配后,组成的一款茶。
关于大红袍的拼配,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不一样。
拼配,看似简单。
但是要拼得好,拼得天衣无缝,很考究制茶师的水平。
甚至于,武夷山不少的制茶师,他们的手上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大红袍拼配的秘方。
像是同样是做烤鸭,为什么京城那家能做出牌子,而普通小店却一直是小打小闹的状态。
说白了,还是秘方不一样嘛!
当大量的商品大红袍,在市面上流通的时候,会造成一种情况。
那就是,同样是喝大红袍,每次喝到的香气、滋味,都感觉不一样。
这样一来,没有了独立的个性标签,对于大红袍今后的长足发展来看,多有不利。
更有甚者,某宝、某东上,大量九块九、几十块包邮的劣质茶。
沾了大红袍的光,顶着大红袍的身份,去行骗江湖。
这对于大红袍的声誉度来说,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
按现状来看,名气对大红袍来说,完全就是双刃剑。
长远来看,一款茶如果没有独特的亮点,是走不远的。
依麻花来看,大红袍作为岩茶老大哥,地位还是稍微尴尬了些啊。
《5》
再来说回岩茶和大红袍的关系。
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有非常的多。
大红袍是岩茶里名气最大的茶,是金字招牌,是当家品种……
甚至于,往广了去说,所有的岩茶都可以算作大红袍。
提到岩茶的发家史,关于大红袍的篇章,肯定得浓墨重彩的形容。
少了大红袍,岩茶走不到今天的地位。
岩茶里舍了大红袍,基本上相当于割了半壁江山。
岩茶和大红袍,根本就是不能相分离的概念。
就比如,提到包包里的老花大水桶。
基本上,虽说样式老土了些,但胜在经典不变时。
一亮出现,就能让人印象深刻。
而这座城市的logo元素,万年不变的,就是大榕树!
大红袍,基本上也可以看做是,武夷岩茶/闽北乌龙,标志性的存在。
说白了,大红袍就是岩茶的招牌啊。
《6》
武夷岩茶里,遇上品质好的,挑不出毛病的大红袍,不容易。
像麻花之前,有喝到过的那款,里边有拼肉桂的大红袍,表现就很出色,桂花香特别的好。
后来,那款茶被取名成了桂堂仙。
刚上架没多久,就没有了。
是这个冬天,能够挑到的,为数不多的,优质大红袍。
和L君喝茶时,他提到这样的说法。
“不喝大红袍,不懂岩茶”。
但是,麻花不认同他的说法。
针对刚入门的新手来说,一开始就直接喝(拼配)大红袍。
那么,很容易喝晕。
喝来喝去,连喝上好几款茶,也不能找到独特的标识。
倒不如,认真的多喝几款,不同山场出来的肉桂、水仙。
对于喝懂岩茶来说,帮助更大。
基本上,在喝岩茶的过程中。
大红袍是入门阶段,喝得最多、见得最多的茶。
哪怕是有意无意,也会有很多次喝到大红袍的机会。
而另一方面,彻底喝懂岩茶,达到喝岩茶的终极阶段,同样是喝大红袍。
这时候,等到喝茶段位提神后,对于大红袍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了。
毕竟,尝出一款大红袍背后的拼配魅力,可是件很意思的事。
《7》
认真说起来,岩茶和大红袍的渊源,实在不浅。
岩茶的发家史、走红史、中兴史。
每一点,每一滴,一步步走来,少不了大红袍的助力。
可以说,大红袍的身上,浓缩了岩茶的无限魅力。
大红袍,就是代表着无限可能。
岩茶的滋味,同样如此。
对大红袍而言,最基础的要求,是香清甘活。
而把香清甘活四字,扩展开来。
完全就是,武夷岩茶滋味的高度的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