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门诊看诊,来开“三七丹参片”的人比较多,但是,很多人来开药的目的和吃法完全是让人啼笑皆非,有些甚至让人匪夷所思。作为中医,我觉得有必要把“活血化瘀”这个事大概说一下。
一、活血化瘀的中医理论及历史源流
活血化瘀是中医的一个概念,在最早一版的《中医大辞典》里,并没有这个词,是叫“祛瘀活血”,解释为“又称祛瘀生新,活血生新,化瘀行血。是一种祛除瘀血,流通血脉的方法。血液由于阻滞而变为瘀血,须去除才能使血脉流畅。用桃仁、生地、丹皮、赤芍、当归、川芎、红花、三七、丹参等药。”这就是活血化瘀在大辞典中的解释。
其实,在清代,有一位中医大家,叫王清任,他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可以说,他是把活血化瘀发挥到极致的人,算是“活血化瘀”的鼻祖级人物了。他创制了一些至今在临床上使用效果仍然很好的方子,比如“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等。同时,王清任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先驱,在他当医生的时候,他亲自跑去村头的乱坟岗,捂着鼻子搞起了“人体解剖”,非常有医学探索精神。到了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使得活血化瘀这个理论有了更多的发展,中医界的几个院士功不可没。此时,围绕着活血化瘀的人体生理病理学展开的研究越来越多,由于取得了按照西医科研方法要求的成果,活血化瘀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
凡是,过犹不及。此时,活血化瘀这一概念已经逐渐的深入人心,由于活血化瘀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被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所看重,因此,各种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作用的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甚至很多保健品孕育而生。然后,就是电视广告上,出现一个动画的所谓心脏血管,血液在里面流动着,突然被堵住了,然后喝了一个广告上的神药,某某茶,然后冠心病就稳定了,胸闷就没有了,精神就好了。相信这个广告大家都看过。同时,在活血化瘀推进的过程中,西医起到了比中医强很多倍的作用,因为西医的“权威性”更强。下面,就我所知道的,给大家列举活血化瘀以及这些中成药(包括三七丹参片在内)的滥用情况。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这些病吃这类药暂且不辨证也就罢了,更为神奇的是,从头到脚,没有这类药治不了的病,头痛,关节痛,各种风湿病,脑供血不足,脑梗,胃痛,腹痛,皮肤病,妇科病,睡眠障碍,脉管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连小儿食积都有家长在给孩子乱吃活血化瘀药。活血通络,软化血管改善动脉硬化,这些耳熟能详的“噱头”,已经植入国人的心中。活血化瘀逐渐被泛化了,用烂了。
二、为什么活血化瘀也要辨证
在门诊上我发现,很多吃活血化瘀药的人,已经吃到乏力,经常头晕,舌质淡胖苔水滑,脉细沉,这是明显的已经“阳虚”了,此时他还在吃,还问我,是不是吃的剂量小了,要不要加大剂量,我的天呐,我也懒得解释,你爱怎么吃怎么吃,为什么我今天非说一下这个事,毕竟作为一个医生,我真的不希望更多人在乱吃这类药,我们还得按照中医辨证来啊!至少有一点,活血化瘀的前提是你得有“瘀”啊,没有血瘀你如果去活血,那就会让血虚掉了,就会出现上面说的乏力、头晕等这些症状。而且高血压的病人,并不是单纯的服用降压药,把血压简单的压下来就可以,我不是反对用西药的降压药,而是说,我们在运用西药的降压药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的反应,中医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