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丹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追梦中国人梁倩娟陇南乡亲们的店小二 [复制链接]

1#

“朋友们,这是咱们甘肃陇南的特产——老树核桃!”戴着口罩的梁倩娟正对着手机直播:“这个核桃皮不厚,果仁儿大,挺香的!”看到直播间里的称赞,她迅速切换到甘肃话,转达给身边的老乡:“观众夸咱核桃的品相好着哩!”

用直播的方式销售农产品,本是梁倩娟的日常。但今年,却增添了一些困难。

二月份时,疫情正在紧张时期,物流大面积停运,当地农产品滞销。农户家里的大葱、萝卜等蔬菜保质期短,积压久了容易变质,卖不出去,乡亲们一个季度就白忙了。这可急坏了梁倩娟。

经过寻找,她最终找到了仍在运行的中国邮政。

紧接着,梁倩娟带领团队,到农户家收购。

她用同城配送的方式,把大葱、萝卜送到了需要蔬菜的陇南市民手里。

而她寄出的米、面、油和干野菜等“干货”,通向的则是全国一个个房门紧闭的家庭。

梁倩娟把这些寄出去的包裹看作“士兵”,它们征战远方,打退的是担心缺乏食物带来的不安。

戴着口罩工作的梁倩娟(左三)。受访者供图

“甘肃特产啥都有”

梁倩娟是甘肃省徽县水阳镇石树村人,年,她二十七岁,回乡创业,成为了一名电商。

在此之前,她一直在广州工作。期间她做过流水线工人、办公室文秘等多份工作,并未接触过电商行业。

政府一直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梁倩娟受到鼓舞,决定踏上回乡创业之旅。谈及初衷,梁倩娟说“一是自己随着年龄增大,时常思乡;二是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

甘肃省地理环境多样,盛产多种特色农产品,然而经济发展水平却偏低,因此也是国家对“三区三州”扶贫计划的重点地区之一。

“跟着梁掌柜走,甘肃特产啥都有!”这是梁倩娟直播时常说的一句话。

“蜂蜜、核桃、茶叶、橄榄油、花椒、土鸡蛋、土猪肉、天麻、丹参、黄芪、腐竹、食用醋、豆腐皮、农家面粉、亚麻籽油、核桃油、食用菌、香菇、蒲公英茶……”对于甘肃的特产,梁倩娟如数家珍。

如今的梁倩娟,成为了当地的人大代表,也是陇南的电商扶贫带头人,一个人带动了周边多户群众发展,其中还包括多家贫困户。通过网络销售,一年下来,她帮助老乡卖出的农特产品超过10万斤。

另外,梁倩娟也十分喜欢向别人推荐直播与短视频带货,经常劝说从事传统电商的农户注册短视频平台账号。目前,在梁倩娟所在的甘肃陇南,短视频平台活跃用户近万人,粉丝数10万+的也有40余人。

梁倩娟在直播卖农产品。受访者供图

乡民眼里“网恋”的姑娘

现在的梁倩娟,在乡民眼里,既是亲切的,又是可靠的。

但在七年前,大家对她的看法却很不同。

刚从广州回乡时,在政府开设的“电商中心”的帮助下,她很快学会了如何做一名电商。

但由于当时的电商还处于萌芽期,乡民们对这种“新鲜事物”显然在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因此梁倩娟想要收购乡民们的农产品,也就有着不小的困难。

开设网店初期,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在网上进行,因此一开始的梁倩娟展现给村民的状态就是:整日聚精会神地对着电脑。

由此村民们得出这么一个让她哭笑不得的结论:“这姑娘怕是在网恋哩!”

这还不是最让她烦恼的。

村里许多人不相信电商这种形式,他们害怕受骗,也担心梁倩娟在网上被骗。甚至村里有好心的老人跑到梁倩娟家里,劝她不要再做电商了,免得被骗。

梁倩娟理解乡亲们的想法。在一番思考之后,她决定用实际行动向乡民们证明。

想到自己家里有核桃和大蒜,她就跟父母商量把自己的农特产品用电商售卖出去。在经过父母同意后,她很快就顺利售出了这些东西。

在经过梁家父母成功卖出产品之后,村民们也慢慢改变了对电商的看法。

渐渐地,乡民们开始把自家的农产品交由梁倩娟售卖。

“天安门是我拍摄短视频的起点”

提起第一次拍摄短视频,梁倩娟表示自己依旧“印象深刻”。那是她第一次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时候。

参加两会的梁倩娟。受访者供图

在梁倩娟走进人民大会堂之前,经过天安门广场,她看到广场上红旗在风中飘扬。梁倩娟深受触动,一时间自豪、激动、振奋与责任感融合到一起,在她的心里升腾了起来。

“当时就忍不住拿手机拍了个视频,(后来)发到了短视频平台上面。”

让梁倩娟没想到的是,网友对她发的短视频很感兴趣,纷纷点赞留言。

这让她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同时也让她受到了启发,既然大家喜欢用观看视频的方式“近距离”地观看自己分享的生活,那为什么不试着用短视频来宣传家乡的农特产品呢?

有了这个想法,梁倩娟就拍起了农特产品短视频,从农特产品的品相拍到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再拍到作为生产者的老乡,以及老乡们的生活现状。

之所以拍这些,梁倩娟有着自己的考虑:为了让顾客能够见到最真实的农产品,也能见到农产品的生产者,也能够让外地观众领略到甘肃当地的文化与自然特色。

为了更好地展现这些,她慢慢开始尝试直播。

直播镜头传递的温暖

直播初期,她面对镜头不太适应。如何自然地面对镜头,也一度成为梁倩娟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随着直播次数的增多,她慢慢意识到:她面对的并不是冰冷的镜头,而是那些观看她直播的人,这些人往往都是温暖友善的。

梁倩娟在直播。受访者供图

这些温暖友善的的观众,也时常带给她感动。

有一次梁倩娟去当地一户种核桃的老乡家收购,也是用直播的形式。老乡的妻子生病,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梁倩娟就把收购的价格提高了一些。

没想到的是,观众们在看到老乡家的情况后,纷纷在直播间里留言让梁倩娟再适当提高收购的价格,他们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来买这些核桃。

梁倩娟深受感动,在直播结束后,梁倩娟又额外给了这位老乡二百元钱。

我只是个“店小二’”

今年,梁倩娟自己承包了一块地,种了一点儿据说很高产的辣椒。当地辣椒种得不多,这种辣椒适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具体收成怎么样,到时候好不好卖,梁倩娟不知道,这也正是她种辣椒的原因。她想做个实验,如果一切都好,她就算是“做个榜样”,让更多的乡亲来年也能放心种这个“农特新品种”。

虽然陇南的农特产品已经非常丰富多样,但她依然想扩大这个范围,让当地农产品更多样化,乡亲们的生活能够更好。

在此之外,作为人大代表的梁倩娟,依然在忙碌着。在征集了当地群众的意见建议之后,她还利用直播,广泛征求网友对乡村扶贫的建议。梁倩娟希望自己能为乡村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梁倩娟在直播间征求群众意见。受访者供图

梁倩娟在网络平台上的名称叫“梁掌柜”,但她觉得自己更像是乡亲们的“店小二”。替乡亲们把自家农特产品卖出去,让大家都能通过努力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梁倩娟一直在做的,也是无数像她一样的扶贫电商一直在坚守的。

监制:马轶群董博越

策划:徐逸曈

采访:水光生(实习)

终审:刘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