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药物奥希替尼(泰瑞沙?)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DFA)批准,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T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随着奥希替尼获批,将很快用于临床实践治疗当中。为更为合理地采用奥希替尼治疗、更好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现整理并分享三例EGFR突变肺癌患者的实践诊疗病例,同时邀请我国肺癌领医院吴一龙医院程颖教授加以点评。希望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形式,更好地规范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惠及更多的肺癌患者。
实践病例纵观EGFR突变
NSCLC患者的全程诊疗
(下拉病例查看完整内容↓↓↓)
病例一上海医院简红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65岁,上肺叶切除术术后。
早期治疗
年4月体检胸部CT示右肺上叶前段1.2cm小结节影,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右上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上叶腺癌,侵脏层胸膜,pT2aN0M0,EGFR19dl突变(+)。
年4月复查全身PET/CT提示右肺门及纵膈淋巴结FDG代谢异常增高。行VATS右胸膜粘连分解术+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示:转移性腺癌,中分化,rT0N2M0,EGFR19dl突变(+)。
年5起行同步放化疗。同步放疗方案为DT50Gy/25f;同步化疗采用培美曲塞+卡铂方案4个周期。
一线治疗
年3月PET/CT提示多发淋巴结、骨FDG代谢增高,考虑肺癌转移。诊断为支气管肺腺癌,rT0N3M1,IV期(颈部淋巴结、骨转移)。
年3月28日~年8月27日,给予TKI药物吉非替尼治疗。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D),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8.5个月。
二线治疗
年8月5日行超声示右锁骨上淋巴结(14×10mm),右腋窝淋巴结(20×15mm);骨扫描(ECT)示右侧髂骨,左侧股骨粗隆和右侧耻骨放射性略强伴骨质密度异常,结合病史考虑骨转移治疗后肿瘤活性被抑制(提示治疗有效)。
年8月13日行PET/CT示:右侧新发腋窝肿大淋巴结(2.6×2.1cm)。行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示腺癌。基因检测结果为EGFRTM突变(+)。
年9月起,采用奥希替尼治疗。
患者持续奥希替尼治疗,随访中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影像学图像见上图),截至目前治疗20个月,PFS尚未达到。
病例二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陈元褚倩
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57岁,因“体检发现左肺肿块10天”前来就诊。
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
外院胸部CT示左肺占位;腹部CT示单发肝转移;ECT及核磁共振(MRI)提示第9胸椎转移。就诊后于年1月胸腔镜下行左上肺结节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左上肺低分化腺癌。基因检测示:EGFR19dl突变(+)。
诊断
左肺腺癌(T4NxM1,Ⅳ期,骨、肝转移)。
初始治疗
全身治疗自年1月起给予吉非替尼。同时,给予唑来膦酸治疗,预防骨相关事件(SRE)。
年10月,肝脏病灶稳定,肺部病灶缓慢进展,继续TKI治疗。
年12月,肺部、肝脏病灶增大,停止TKI治疗,治疗期间疗效评价PR,PFS为12个月。
二线治疗
于年1月~6月,给予培美曲塞+顺铂+贝伐珠单抗方案治疗6个周期,疗效评价SD。后肺部病灶增大,肝脏病灶稳定。
年6月,给予胸部病灶姑息性放疗10Gy*4次。此时患者血压升高降压药物控制欠佳,停用贝伐珠单抗与培美曲塞维持治疗。
年8月,肝脏转移灶明显进展。
三线治疗
为进一步寻找治疗靶点,行肝转移病灶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转移性腺癌,TM突变阳性。
年8月~年9月,给予奥希替尼治疗,疗效评价SD(影像学图像见如下),PFS为13个月。
后续治疗
年9月肝脏病灶进展,年10月给予白蛋白紫杉醇化疗治疗。
病例三医院周向东
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77岁。年6月因咳嗽、气促就诊,6月23日胸部CT示右上肺尖端不规则结节。
诊断
右上肺尖段腺癌并双肺内、右侧胸膜转移(T4NxM1b)。
一线治疗
给予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全身化疗治疗3个周期,因严重骨髓抑制未再行化疗。
二线治疗
年10月开始服用吉非替尼,定期复查胸部CT未见进展。
年7月,患者再次出现咳嗽,伴气促、乏力等症状,行胸部CT见右侧胸腔积液。
年8月30日,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显示TM突变阳性。
三线治疗
年11月起,开始给予奥希替尼治疗。
截至目前,患者持续接受奥希替尼治疗19个月,目前病情控制良好。
专家点评依据循证证据、参考诊疗实例,
论述NSCLC患者标准治疗策略
聚焦肺癌全程精准治疗,
给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医院吴一龙
吴一龙教授
EGFR-TKI的发展历程推动着
肺癌诊疗进入全程精准治疗的时代
自年,吉非替尼获得FDA批准成为首个EGFR突变NSCLC患者的TKI药物以来,多个TKI药物陆续得以面世。在这期间,临床研究也在不断开展,IPASS研究等共九项临床研究证实,TKI药物能够延缓NSCLC患者疾病进展时间、安全性可控,是EGFR突变阳性患者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
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
一代TKI耐药后的治疗选择
TKI药物即使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仍不可避免出现耐药现象,如何克服EGFR-TKI耐药问题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在对一代EGFR-TKI药物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当中,发现约60%耐药患者会出现TM突变。由此,针对这一基因突变研发药物的第三代EGFR-TKI能够选择性针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及TM突变,特异性抑制EGFR19Dl、LR与TM突变,同时一定程度避免EGFR野生型相关的不良反应。
针对TM耐药突变的第三代TKI
奥希替尼的临床研究数据逐步成熟
首先,奥希替尼用于NSCLC患者的AURAⅠ期研究显示,奥希替尼治疗经TKI治疗后进展的TM突变阳性的NSCLC具有较高的活性。
随后,两项Ⅱ期AURA扩展研究与AURA2研究显示,既往接受过EGFR-TKI治疗后出现进展或转移的NSCLC患者,为EGFR突变且疾病进展时再次活检经中心检测确认为TM突变阳性的患者,奥希替尼(80mg/d)治疗获益较为一致,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12.3个月和9.9个月。汇总分析显示,奥希替尼治疗后PFS为11.0个月。
去年公布的全球多中心Ⅲ期AURA3临床研究结果进一步对Ⅱ期研究给予了验证。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培美曲塞联合铂类的双药化疗方案相比,奥希替尼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PFS达2倍以上(10.1个月对4.4个月);显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达70%[风险比(HR)=0.30,P0.]。
临床实践验证循证研究,
进一步证实全程精准策略的获益
通过对既往循证研究数据的梳理,从标准的一线TKI治疗到耐药后针对新的基因突变继续开展治疗,显示出肺癌全程精准治疗策略为患者所带来的显著的生存获益。
以上几个病例中,经TKI一线治疗后发生进展的NSCLC患者,二线及后线接受奥希替尼能够获得PFS的延长,同时总生存(OS)也相应获得获益,有一例患者经过全程治疗策略OS已经超过6年。
这样的临床实践诊疗过程进一步印证了循证医学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充分体现了肺癌精准治疗的理念与其为患者带来的获益,为肺癌诊疗增强了信心。
肿瘤治疗的私人定制,
为肺癌患者量身制定诊疗策略
医院程颖
程颖教授
重视肺癌基因检测,
给予耐药患者精准的治疗选择
第一代EGFR-TKI开启了晚期NSCLC的精准治疗时代,使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到3年,然而EGFR-TKI也不是万能的,随着治疗的进行,耐药不可避免的发生,克服耐药成为永恒的主题。针对第一代TKI耐药患者的分子分析发现,TM突变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IMPRESS研究显示TM突变阴性的患者有从TKI联合化疗治疗获益的趋势,而TM突变阳性的患者无从中获益趋势。AURA系列研究告诉我们,TM突变的患者经奥希替尼治疗,能够显著延长PFS,明显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奥希替尼成为TKI治疗进展的NSCLC的标准二线治疗选择,但前提是存在TM突变。
由此,为了使EGFR-TKI治疗获益最大化,在发生第一代TKI治疗耐药后应对患者进行再次活检,明确基因突变情况,从而明确耐药机制,根据耐药机制精准地选择治疗方案,实现对晚期NSCLC的全程精准管理。
本次分享的三个病例在第一代TKI治疗进展后,都进行了二次活检和基因检测,明确存在TM突变,患者经针对TM突变的奥西替尼的治疗,取得了生存获益的最大化,体现了肺癌精准治疗的精髓与目的。
提高再活检及突变基因检测理念,
助力完善患者
随着奥希替尼等新型TKI药物获得CFDA的批准,将很快用于我国肺癌的临床治疗实践当中。而当前,靶向药物的合理应用均基于基因突变结果,由此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提高我国肺癌患者二次活检并基因检测的概率。
同时,呼吁我国临床医生加强对TM基因突变检测的认识,提高病理科等医生的检测与判读技术。
通过对NSCLC患者基因状态的再次检测,有效地指导临床对患者进行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
通过本次对三例NSCLC病例实际诊疗过程的梳理、各位专家对肺癌精准与全程策略的论述,将为我国肺癌临床实践带来新的希望。其中,奥希替尼作为新型TKI药物,在一代TKI药物耐药后发挥了强效作用,为NSCLC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和手段。同时,为了让有效药物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的应用,临床实践过程中需要重视肿瘤基因突变检测,重复活检明确是否有突变靶点的出现,这也是促进肺癌精准治疗的必要条件。相信通过奥希替尼在中国上市、进入中国肺癌患者的临床实践,今后有更多NSCLC患者能够从中获益,从而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继而推动我国肺癌靶向治疗的发展,为中国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心泽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